王澜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明末第四天灾 > 第七十一章 对台戏
    对于马启龙在原来的督师府门前,又是搭台子,又是舞龙舞狮的这一番操作,潼关城的大顺军自然看在眼里。

  这让巫山伯马世耀十分尴尬。不管怎么说大顺军和大明军也是互相敌对的。让明军如此明目张胆的在潼关城里招揽大侠总是有些不妥。

  只是这件事的背后明显有大侠参与的影子,对于如今的潼关城来说,但凡涉及到大侠的事情,绝对都是第一级别的政治问题,只能怀柔处理,不能简单粗暴的一刀切。

  而且这些日子马世耀的大顺军在潼关城里和大侠们共生共存以来,马世耀对大侠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。

  刚开始的时候,马世耀认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。又害怕自己潼关之战的真实情况被长安的大顺朝廷知道,所以一门心思的想要把潼关城内的大侠全部铲除干净。

  然而等见识过大侠们的实力后,马世耀知道这件事他可能想得太简单了。

  慢慢的,随着宋献策使团的回归,似乎朝廷内部对大侠助战一事并没有太多的负面声音。

  毕竟大顺皇帝李自成当初也是草莽出身,有一些不太受约束的绿林豪杰相助,也算不得什么大事。

 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藩镇,最重要的无非就是税赋和劳力。不过潼关的大侠们似乎对这些毫无兴趣,或者说干脆一窍不通。

  时间长了,马世耀慢慢的尝到了甜头。像粮草、赋税、军饷一类的便宜,自己一口不剩的吞到肚子里。而打仗这种苦活累活却全由大侠们冲上去。这事细细想来,绝对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啊。

  虽然暗地里,自己可能出卖了一些尊严和面子。但是这尊严和面子又能值得上几个钱呢?

  直到这一次江南的大明朝廷,大张旗鼓的来潼关送官授职,摆明了就是对大侠们抛出了橄榄枝。这才让马世耀感到了深深的危机。

  人就是这么一回事。得到的时候往往不珍惜。可是将要失去的时候,才发觉原来自己拥有的那些,都是最宝贵的东西。

  既不能动粗将马启龙抓起来,又不好这样放任下去。这几天马世耀显得十分的焦躁。

  后来牛道士给马世耀出了一个主意,既然大明朝能搭台卖官,难道我们大顺军就没有官职空缺吗?

  他派人打听了一下,马启龙这次授予的官职完全的不入流,什么一级锦衣卫,二级锦衣卫。这不是混弄人吗?

  只听说过什么锦衣卫同知、指挥使一类的官职。这什么一级、二级、三级的。听着就是弘光朝马士英臆造出来的伪职!

  既然大明朝能送官授职,我们大顺朝也一样可以广开贤路,招揽天下英雄。

  而且我们大顺朝不像明朝,竟弄一些伪职来糊弄人。我们大顺朝要颁就颁实职。

  大侠们如果想入军职,最少也是把总起步。如果想进卫所,直接授个百户。不管怎样,至少在高官厚禄上面,要压盖住大明朝一头。

  马世耀听完牛道士的建议,也觉得颇有道理。于是当即拍板,在马启龙授官台的对面,也搭起一个大顺招贤台。

  马启龙不是雇了锣鼓班子和舞龙舞狮么,我们潼关大顺军不差钱,不但这些热闹的牌面都安排上,而且后面干脆再搭个戏台,请来戏班子唱戏。什么《三打白骨精》《穆桂英挂帅》,怎么热闹就怎么来。

  至于这个招贤台的负责人,马世耀斟酌已久,最后还是选定了马喜儿。

  毕竟马喜儿经常游走于江湖,口才又好,见识也广。和张小帆等人也有一些交情,实在是招贤台的不二人选。

  虽然他最近马上就要大婚,但和这军国大事比起来,结婚什么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。到时候不耽误他洞房也就是了。

  马世耀令出如山,很快在马启龙授官台的对面,大顺的招贤台也搭了起来,而且台子足足比马启龙的授官台高了三尺。

  当初白泉颐布置砍树任务,因为考虑到楠木顺江而下中途可能会有些损耗,所以给出了很多的富余。

  等砍树任务结束后,这些多余的金丝楠木无人处理,马世耀便派人把这些金丝楠木都给拉进了城里。

  要知道这金丝楠木可是好东西,存放千年不腐,不单单是建造宫殿,就是未来做一口寿材,那也是简直连城的。

  此时马世耀也下了本钱,招贤台的木板全部用金丝楠木铺就,远远望去,金灿灿的一片。

  大顺国招贤台搭得气派,门面工作也弄得豪横。可是奇怪的是,居然一连三天,旁边看热闹的潼关百姓围了一层又一层,可是居然一个来领取官职的都没有。

  偶尔的也有几个大侠上台来问一下究竟,可等问清楚之后,却都摇了摇头,下台而去。

  相反马启龙那边的生意却络绎不绝,马喜儿屈指算着,这三天下来,估计到马启龙那边领了锦衣卫官职足足都能有几千大侠了。

  马喜儿心中纳闷,甚至自己对大顺朝正统的信仰,都陷入了怀疑之中。

  中华自古以来,大明朝得位之正,可以称得上亘古未有。驱逐鞑虏,一统中原。皇帝守国门,天子死社稷。任何一样拿出来都是堂堂正正。

  而且三百年大明江山,无论是文人士子,还是乡间百姓。其实从心底里也都认可这老朱家的江山。

  大顺国再怎么标榜自己,可终归是流贼草寇出身。虽然嘴上不说,但上下官员,几乎每个人骨子里都一直透着对自己身份的不自信。这是很难改变的。

  所以几天下来,马喜儿脸上虽然还强作欢颜,可是内心里却一直嘀咕:“到底这大顺朝的官职不如大明朝的官职值钱啊,这么多天了,居然连一个官职都没授予出去,可真真的邪门了。”

  事实上这是马喜儿不清楚玩家们的内情。

  玩家们可不管什么大明朝是正统还是大顺朝是正统,这些在土著们看来无比重要的继统之争,在玩家眼里根本就无所谓,他们关心的只有自身的利益。

  马启龙那边不管怎么说,也是官方举办的任务活动奖励。头上这个锦衣卫的成就称号虽然没什么用,但是聊胜于无。

  对于玩家来说,别说一个稀奇古怪的称号,就是头上的昵称能变一些颜色,也都是要努力一番的。

  马喜儿这边授予的大顺官职,并没有得到GM白泉颐的认可,所以称号是显示不出来的。

  而玩家的这种奇怪的诉求,马喜儿又怎么可能知道。

 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,总会有几个玩家好奇,会领取一下大顺的官职。

  然而马世耀有一点却失策了,他为了笼络潼关的大侠,不但给出的全部是实职,而且被授官的大侠还要披红挂绿,当着台下无数百姓的面夸官扬威。

  这个事情就有些太过羞耻了。



  玩家们一个个眼高于顶,如果是骠骑大将军,威武大将军一类称号,或许勉勉强强的也就接受了。

  可“把总”“百户”这些听着就弱爆了的官职,还要披红挂绿的人前炫耀,这个脸实在的丢不起啊。

  当然,也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兴趣,比如潼关的百姓对这大顺的官职就很眼馋。

  如果大侠们应者如云,说不定还有会一些大胆的百姓上台冒领奖赏。

  可如今看热闹的多,这上台领官的却一个都没有。这种情况下,都是当乡本土的百姓,说不准身边还有些熟人。又有哪个潼关百姓敢冒着被拆穿的风险,上台犯险呢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没写完..........继续防盗版.............羞耻......

  非我所愿。

  熬夜继续写,争取两个小时内完工。

  下个月没低保,就不会这么无耻了。

  见谅,最好明天早上看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洪承畴的这个题目出得极为讲究。

  李陵和苏武都是汉朝人。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,在与匈奴作战的时候,兵败被俘。最后投降了匈奴。太史公就是因为被李陵投降一案的牵扯,才受了腐刑。

  从古至今,历代文人对李陵或同情或咒骂,争论不一。

  和李陵相对的是,苏武出使匈奴,被扣押了十九年却依旧持汉节不降,苏武牧羊的故事千古传唱,几乎是忠贞臣子的代表。

  洪承畴出了这样一个题目,自然是把自己比肩成了李陵。同样的兵败被俘投降,同样的被世人所争论。

  来粘杆处的人,自然都知道自己的老大是洪承畴,那么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大洪承畴降清的问题,这便是一个政治考核了。

  而这题目难就难在,竟然把李陵和苏武列在一起讨论。要知道苏武可是千古以来无可争议的完人代表。是可以和岳飞、文天祥比肩的民族英雄。

  如果答题者认为苏武持节不屈,忠臣不侍二主是好的,那么就是对自家老大洪承畴的高度不认可。既然连自家老大都不认可,又怎么可能收你进入粘杆处呢?

  可是如果尊李贬苏,说李陵顺应天命,明大事,懂进退。说苏武不知道王朝兴替,阴阳转换的道理。那就是昧着良心说话了。

  即便是大清朝的主流思想,崇尚的也是忠孝礼仪。如果一个人只懂得逢迎拍马,昧着良心说话。连基本的忠君爱国都不懂得,恐怕也得不到上司的待见。

  主考的三人看完这题目后,都皱紧了眉头。这题目不要说下面的应答者,即便是主考,也是颇为头疼。

  沉默良久,麻科的刘吉光忍不住叹道:“铁锁横江,孙郎良苦......”

  刘吉光所说的是南宋词人朱敦儒所作的一首词,词中说的是吴国在长江之上横了一条铁链,使得顺流而下的船只既上不来,也下不去,可谓进退都是两难。

  朱敦儒写词的时候,以事喻人,用来排解自己心中无可奈何之意。

  而刘吉光此时突然念了这么一句,虽然口中说的是孙郎,其实指代的却是他们三个考官。

  要知道他们三人最后无论选取与否,也都是要在卷纸上标注批语的。应答者只需要给出一份答卷,可是这三人却要挨个批阅。而且最后这些卷纸都要整理归档,等洪承畴回来之后,还会挨篇的复盘查阅。

  所以这题目不但考的是下面的几个队长候选人,等于连着这三科的主官,也要变相的考察了一番。

  洪承畴纵横官场数十年不倒,能把崇祯所有的家底败光后,还让一向刻薄寡恩的崇祯皇帝焚表祭奠。在崇祯一朝,可以说绝无仅有的信重了。

  如果说洪承畴的统帅力能达到80以上的话,这政治斗争的能力恐怕早已爆表,超过了120。

  有道是与人斗其乐无穷,此时洪承畴人还在千里之外,却只用了短短的六个字,便让手下的几名下属大为头疼,可见其用人之狠。

  当洪承畴的下属,并不是什么容易的差事。需要时刻提着精神,容不得半点疏忽纰漏。

  三个考官相顾无言,只觉得考题颇为棘手,但还是让属下把今日武考之后,连续文考的事情颁布了下去。

  众考生听说武考之后马上连着进行文考,也都打了个措手不及,议论纷纷。

  一些找人替考的,几乎个个愁眉苦脸。为了今天的武考,很多人找的都是粗壮勇武之人前来替考,可是让这些武夫来参加文考,可就有些勉为其难了。

  还好主官马上跟着宣布,这文考的题目不是策论。不用格式造句,也不用什么四六骈文。能用大白话写出来即可,最后考的不是文章辞藻,而是对事情的理解变通。

  主官这么一说,众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。要知道穷文富武,一般能将筋骨打熬得强壮,也多是富裕之家,虽然吟诗作赋可能不成,但也都是认识字的。

  若只是写几句大白话,应该还可以勉强应付。只不过能不能领悟出题者的意思,却只能看这些人的随机应变之力了。

  洪承畴的这个题目出得极为讲究。

  李陵和苏武都是汉朝人。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,在与匈奴作战的时候,兵败被俘。最后投降了匈奴。太史公就是因为被李陵投降一案的牵扯,才受了腐刑。

  从古至今,历代文人对李陵或同情或咒骂,争论不一。

  和李陵相对的是,苏武出使匈奴,被扣押了十九年却依旧持汉节不降,苏武牧羊的故事千古传唱,几乎是忠贞臣子的代表。

  洪承畴出了这样一个题目,自然是把自己比肩成了李陵。同样的兵败被俘投降,同样的被世人所争论。

  来粘杆处的人,自然都知道自己的老大是洪承畴,那么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大洪承畴降清的问题,这便是一个政治考核了。

  而这题目难就难在,竟然把李陵和苏武列在一起讨论。要知道苏武可是千古以来无可争议的完人代表。是可以和岳飞、文天祥比肩的民族英雄。

  如果答题者认为苏武持节不屈,忠臣不侍二主是好的,那么就是对自家老大洪承畴的高度不认可。既然连自家老大都不认可,又怎么可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