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澜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> 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忧
  PS:很多读者让多更一些,本人真没有存稿,只能说对不起。近几天一个项目上马,工作太忙,只能每天更一章(3000字以上),以后有时间再补上,再次感谢你们的支持。

  ******

  睡觉睡到自然醒,数钱数到手抽筋这句话真不是玩笑。

  前半句杨帆在刚穿越来的几个月已经实现,这几天他又体会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痛苦。

  没办法呀,这时代识字、识数的人太少。

  这么多钱,他们又不可能全用黄金支付,要知道黄金并不是唐朝主要的流通货币,而且很稀少。

  铜币虽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,但古代缺铜,铜币的发行量并不多,不足以支撑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,因此,金、银、布匹、粮食等珍贵之物,便与铜钱等价流通。

  佛寺院倒还好,几乎都是用黄金支付,而一些世家、富户几乎什么都有,以铜钱、布匹、粮食为多,所以工作量自然就大。

  在唐朝,一枚开元通宝铜币3-4克左右,一千枚左右为一贯,一贯就差不多重达7-8斤,就可想而知。

  此次支付的黄金折算下来总共只不过有70万贯左右,白银也不多。即使把这些黄金、白银全部折成铜钱价值,也远远达不到一百多万贯,所以,杨帆分到的100多万贯,有二十余万贯都是布匹、铜钱、粮食等,用上百辆马车才拉完。

  为了容纳这笔巨款,还特意清空了几间侧房,才把这些铜钱、布匹与粮食等东西全部装下,而金子当然直接存进系统里以备不时之需。

  虽然杨帆把金子等高价值的全部留下,李世民并不已为然,甚至更为高兴,毕竟金子并不是一般的流通货币,在他的角度看来,铜钱与粮食更重要。

  ******

  月儿弯弯照九洲,几家欢乐几家愁,几家高楼饮美酒,几家流落在街头。

  虽然长安的八月艳阳高照,可在杨氏与武顺住的小院里却阴云密布。

  看了看娘亲杨氏愁苦的面容,用手轻轻安抚怀中不断扭动的女儿,武顺微微叹了口气,现在她们又陷入了绝境。

  一是武顺的二哥派人来报,过两日就是大夫人的寿诞,叫她们准备好贺礼前去祝贺,不然要把她们从小院中赶出去。

  二是贺兰家族派人传话,中秋佳节要接走贺兰敏月。

  连续被夫家与大哥赶出府门,只能与母亲、女儿住在这破败的院落里,现在居然还受到他们的威胁,怎能不让武顺气愤。

 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,来到这里后,她们省吃俭用,有时还去捡别人扔掉的菜叶。

  可因为女儿生了一场大病,本来就没有积蓄的她们已经捉襟见肘,要不是上次妹妹留下的一些银钱,可能都没钱为女儿治病,现在哪里还有钱去买贺礼。

  除了贺礼一事,更糟的是贺兰家想接回女儿贺兰敏月,这明显是想从她身边抢走女儿。

  可她一个弱女子,又有什么办法?

  一旦再失去女儿,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,想到这里,武顺顿时有些气结。

  虽然武顺不是贪慕虚荣、小肚鸡肠之辈,但诸多事情如泰山压顶之势涌来,心中仍不免有些气苦,这不是明显往死里整她们么?

  看到武顺煞白的脸色,杨氏岂能不知她此刻在担忧什么,昔日的国公贵女居然落魄到如此地步,只能暗骂自己一声无能。

  让女儿、外孙女吃不饱,穿不暖,还时常担心受怕,心中暗暗一叹道:

  “当初我的陪嫁物品中还有一支银钗,明天拿去当了吧,这样就有钱去买贺礼了,至于敏月之事,走一步看一步。”

  武顺听到以后脸色顿时变了变,连忙拒绝道:

  “娘亲,这可使不得,那银钗可是您剩下的唯一陪嫁物。”

  而后又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:“要不,明日我去找敏月的奶奶借些银钱。”

  杨氏听完冷冷一笑,嘲道:

  “他们当初把你赶出来,你以为现在还能借到钱么?况且,你现在回去求她们,她们一定会以敏月为筹码,你舍得,我还舍不得呢!”

  听到这里,武顺满腹委屈,这也不成那也不成,现在如何是好,两只杏眼吧嗒吧嗒掉下眼泪来,一发不可收拾。

  母女俩越想越伤心,渐渐呜咽起来,瞬间抱作一团。

  正伤心难过之际,忽闻外面一阵人吼马嘶好不热闹,两人抬头对视了一眼一脸疑惑。

  未等她们出去查看,便听到有人敲响了院门。

  赶紧擦干眼泪,又整了整衣裳,杨氏让武顺在里屋照顾好贺兰敏月,自己则起身前去开门。

  院门打开以后,进来的是一个小姑娘,见到杨氏,小姑娘愣了一下问道:

  “请问您是武照武姑娘的娘亲么?”

  看到杨氏点头以后,小姑娘一脸兴奋的再次说道:

  “那太好了,少爷叫我给你们送一些东西过来。”

  “送东西给我们?”,杨氏有些愕然,心想,该不会是搞错了,自己并不认识这个小姑娘。

  而安顿好女儿以后,武顺从里屋走了出来,看到发愣的娘亲,朱唇轻启,疑惑地问道:“娘亲,这是谁呀?”

  小姑娘看到武顺,眼里显闪过一丝羡慕,而后微微一笑后赞道:

  “您就是武姑娘的姐姐吧,真是太好看了,与武姑娘一样好看,像仙女似的。”

  看出武顺她们的疑惑,小姑娘接着解释道:“武姐姐你们好,我是万年县县伯的贴身丫鬟杏儿,今日替少爷送些东西给你们,这是给你的玉钗。”

  听杏儿说完,武顺一张俏脸顿时满脸通红,有些不知所措。

  唐朝虽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,但妹夫给自己这个大姨子送礼物,难免惹人非议,更何况送的还是这种女人用的小物件。

  一时间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,顿时进退失据。

  旁边的杨氏也是皱了皱眉头,从上次的相处来看,这个姑爷应该不是这么轻浮的人才对,便问道:

  “送这玉钗过来,你家武姑娘知道么?”

  杏儿当即回道:“武姑娘当然知道,这玉钗还是武姑娘吩咐下人去买的呢?本来武姑娘想亲自送来,可现在府中事情太多脱不开身,等办完以后会过来看你们。”

  武顺这才恍然大悟,看来是自己想歪了,不过只听杏儿又道:

  “少爷说武姐姐你们现在过的比较清贫,上次看到武姐姐头上盘头发用的是木钗,下次让武姑娘来的时候再多拿几支过来。”

  这话又让武顺一阵悸动,没想到杨帆对她的观察如此细致,难道这个妹夫真的对自己有想法,独自臆想的武顺,红晕又漫延到了脖子。

  帮忙接过玉钗,杨氏问道:“外面闹哄哄的是怎么回事,是不是府上还有人一起过来?”

  杏儿一脸呆萌地拍了一下额头,这才反应过来:“唉呀,差点忘了,外面还有一些钱粮货物,我这就让他们搬进来”,说着赶紧往院外跑去。

  看着一箱一箱东西往里屋搬,杨氏与武顺顿时惊呆了,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:

  “你是不是搞错了,怎么送这么多东西?”

  对她们而言,这场面太震撼了,要知道以前在国公府的时候,都没有用过如此多的东西。

  装有铜钱的箱子都有四五个,估计怎么也得有几千贯,还有好几箱的布匹,一看就是上好的锦缎,粮食等东西更不用说。

  只见杏儿小丫头一脸无所谓地道:“这算少的了,本来少爷说还要多送一些东西过来,武姑娘说送多了也用不着,不如下次来的时候,再带一些过来。”

  杨氏与武顺对视了一眼脸色骇然,赶忙连连摆手拒绝:“你回去告诉姑爷,谢谢他,下次来就不用带东西了,家里现在都放不下了。”

  而后又一脸疑惑地问道:“伯爵府上怎会如此富足……”

  杨氏在国公府几十年,虽然不管府中事务,可也大致知道国公府的财务情况。

  偌大的国公府,最多也只有10万贯左右的钱银,一下子拿出几千贯现钱出来,也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,更不用说随便送人。

  而这个姑爷只是个县伯,府上怎会有如此多的钱银,比起传承上千年的世家都不遑多让。

  杏儿一脸骄傲地道:“这算什么,少爷可是挣了两百多万贯,要不是献给朝廷一百多万贯,我们府上都放不下。”

  杏儿的话震得两人瞠目结舌,两百多万贯,还送了一百多万贯给朝廷,这也舍得?

  原本以为女儿武照被皇帝赐给一个男爵,是女儿吃亏了,现在看起来,倒是女儿攀上了高枝。

  杏儿离去以后,看着几乎堆满房间的箱子,武顺觉得如在梦中。

  可是手中润滑透凉的玉钗却又是如此真实。

  来回看了看如此多的铜钱与布匹,武顺的俏脸渐渐露出了笑容。

  正想把自己心中所想跟娘亲商议的时候,却见杨氏皱着眉头一脸愁容,这让武顺疑惑了。

  于是不解地问道:“娘亲为何事发愁?”

  杨氏看了一眼自己大女儿诱人的瓜子脸:“你不觉得有些问题么?”

  看到大女儿一脸疑惑,杨氏又接着说道:“你妹妹到伯爵府也快两个月了吧。”

  武顺想了想回道:“还差6天,就两个月了,这有什么问题?”

  “你刚才没听见杏儿那个小丫鬟怎么称呼你妹妹的么?”

  “武姑娘呀”,武顺脱口而出,随即又感觉有些不对,一双杏目瞪得老大,盯着母亲有些不可置信。

  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