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澜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舛宋 > 第五十一章:强军之道
  余玠根本没有料到,短短两个月不到,宁远就又给他递上了一份功状。

  缴获战马两千两百余匹,收降蒙军一个百户,而且这都是出自他以一人之手。

  看着案上这份简洁明了的状书,这位相公在欣喜之余,也是暗自惊叹他宁远的能力。

  这些事情太过于魔幻,他如何做到这一切?始终都是令他无法理解的事实。

  就如同他也没办法理解,为何连自己的女儿都在或明或暗的帮衬他?

  比如这游奕军增加的编制,本来是三百人的员额,可金戎司的都统制张实却突然发来一封呈状,建议将员额调整到一千人以上。原因是现在大军基本集中于嘉陵江和长江沿线。导整个蜀边门户就只有他们金戎司与武进军不足四千人驻守,面对自平梁城到隆庆府的广袤防线,这些兵力就有点太过单薄。

  帅府收到如此的呈状,又怎么能不给予支持呢?本来张实也是他余玠手下最为倚重的将领,掌管着整个巴蜀地区的治军重任。

  对于他的建议余玠当然是支持的,可问题就出在,若这个建议是余筠如递的点子,他又该作何感想呢?

  那再假设这个点子是宁远的,托余筠如知会王坚提醒的张实,最后绕回自己这儿,又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?

  你宁远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给老夫写呈状啊!何必绕这么大个圈子?可余相公哪里知道,这个宁远忙翻了天,根本就没空来理会这些“琐事”,要不然又怎么会有摆在他桌上的这份功状呢?

  好在缴获两千匹战马的喜事,立刻就冲淡了这位相公心中的小不爽,最近也是诸事顺利,对蒙古的扰襄作战又屡或奇攻,这不更显出他运筹帷幄的水平吗?

  看来这宁远果然不负重望,配得上对他的提携抬举。一想到这些,余玠心中还是有些志得意满的快感。

  只是前面将他提的太高,眼下该如何封赏就着实为难了。因为他现在的官阶已经比很多老人都高了,而且资历又浅,本次军功又重。加上前后也不过两个月的间隔,如果又再加提携,会不会引起不满?

  毕竟他还是太年轻了,与他现在的官位本就不甚匹配,很多和他同样级别的官员,都是熬了一二十年才得到这样的位置。

  之所以前面将他抬的这么高,除了有显赫的军功外,余玠也想给他一个更大的舞台,好施展才干。就如同认定他是一匹好马,就多给了两把料,谁知却是一根火箭,直接就飙飞了一样。

  这头一趟的告身还没拿到手,就又建奇功再下一城?

  想到这儿余玠忽然就有些举棋不定的感觉,忍不住便站起身来。

  看着窗外月明星稀,就想一个人到屋外面去散散心。只是前脚刚迈出房门,便听得女儿那熟悉的声音传来。

  “爹爹,怎么这样晚了还没有歇息?”

  “筠儿,你怎么在这儿?”

  看着女儿座在院子的回廊之下,倒是出乎余玠的预料。这妮子平时都见不到个人,今天咋想起我来了?真的太阳打西边出来了。

  “也没什么要紧事,只是听说那个宁远又送了功状上来,说是得了战马两千,便觉得有趣的紧,想来打听打听是怎么回事儿呗!”

  “你既然想打听他的情况,那干嘛不进屋来?就这么的在外面干坐着?”

  “还能干嘛?不就看着你房门紧闭,屋里又烛火通明的,怕影响到你的公务,只能在外边候着呀!”

  说罢,余筠如还吐了下舌头,做了个鬼脸,似乎想掩饰自己难为情的样子,可这样却又令余玠心下多了几分惊讶。

  果然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节奏,也不知你俩到底怎么的,就撞在了一块儿?他还远在千里之外,竟然你也为他操这份心?三更半夜天寒地冻的,还为了他在这儿守着我?

  这个宁远真是不简单啊!想到这里,便连忙开口问道:

  “你怎么突然关心起来宁远的事情了?是不是有什么隐情,瞒着为父?”

  余玠故意装出一副严肃的表情,却哪里吓唬得到这个小娘子?只见余筠如反倒是一脸嬉笑的说道:

  “爹爹哪里话,现在宁远刚刚擢升武功郎没几天,又取下这样的战果,俗话说功高不赏,而且以他现在的位置,再上一步就是横行官了。如此烫手的山芋,我还不是怕爹爹太过伤神,这才特意赶来关心你的嘛。”

  “嗯....”

  听她这么一说,余玠却皱起了眉头,你怕不是来关心我的吧?看来这个闺女不仅清楚前后因果,还费尽了心思,做足了功课,今天是这儿等着来进言的啊?

  既如此也好,且听听你的想法,向来大家都说你的聪明不下于老夫,说不定还真能想到什么好办法。

  “那依筠儿来看,为父当如何处置为好?”

  “爹爹真想听我的看法?”

  余筠如做了个鬼脸,倒是逗的他爹一乐呵,便打趣的说道:

  “你在这儿等这么久,也不怕冷,这不摆明了就是叫我来听的么?难道为父还敢说个不字?”

  余玠忽然揭穿了闺女的心思,到让余筠如脸色微红,只低着个头说道:

  “要我说啊!那个宁远最好就让他离开边军,调回帅府,适当提拔一下,改做文官。比如在兵部任个什么职,平时便在爹爹身边参画军务,哪怕只是平调,不也是格外的恩赏抬举了吗?这样大家既不会有啥说辞,他也可心满意足,岂不一举两得吗?”

  看着余筠如虽说的羞涩却条例清晰,余玠顿时就感到灵光一闪!不禁一拍大腿说了句:

  “对啊!还是筠儿心思灵巧,这样既不招人眼目,也能解决问题!竟比为父的考虑周全多了!”

  宋朝重文轻武,做官更是要进中枢才能有前途,这不就是寻常人的心思吗?

  这一箭双雕打的精妙,不但解决了她爹的难题,还满足了自己的小心思。

  余筠如对宁远青眼有加,他爹当然是心知肚明。本来呢也是不太乐这俩人的关系,可这次宁远破天荒的搞来这么多战马,却又动摇了余玠的立场。

  特别是她闺女提议把宁远弄回到身边做近臣....。如此的惊世之才,未来的前途当真是不可限量啊!

  “看来我要亲自见宁远一面,好好商议一下后面的事情了。”

  听见父亲表了态,余筠如一脸的欢天喜地,父女俩总算是有了一致的看法。

  只是他们却忽略了宁远的打算。

  ........

  此时这位官人正忙着折腾练兵的事情,哪里有什么心思去重庆帅府上班?

  自打回来之后,也没得着几天的闲功夫,曹文宏便带着新编的一千士兵,走水路返回隆庆,随船一起运来的还有六千石的加派军粮。

  看着左右的人马也都齐备了,宁远干脆就以训练的名义,将这些人悉数开出城外,就在山下建了营寨落了脚。

  每日里就是一件事,强化骑射训练。由于隆庆府的人口流失严重,所以到处都是荒地,正好就成了骑兵训练的理想场所。

  每日早晚都由他亲自组织训练,为此还特别建造了一处骑术校场,里面的路线崎岖复杂。很多地方不是涉水就是上坡下坎的,要想快马通过非得有精湛的骑术不可。

  为了最大程度的强化训练效果,每个月都要组织一次校考,以一都人马(一百骑)为一个轮次,以最先跑完全程的为优胜,而后再以各部优胜者互比,选出当月的头魁。

  所有优胜者不但奖以钱粮,每月的头魁还可获赠迁资。如此一来各部兵马还不玩命的练习?

  至于骑射工夫的考校训练,他更是别具一格的发明了新方法。

  首先是对于风向的测定,为此他还特意测试了顺风放箭,及逆风放箭之间的射程差距。

  其次就是冲锋放箭和静止放箭之间的射程差异,最后则是模拟了两队骑兵,一队用回马箭的战术,边逃边射。另外一队则用冲锋放箭进行追击。

  最后得出的结论惊人,首先顺风放箭的射程竟然比逆风放箭,多出了三十到五十步之远(看风力大小),其次冲锋放箭时,因为战马冲刺可以赋予箭矢一定的初始动能,所以在射程上,又要比静止放箭多出三十步远。

  另外在使用回马箭攻击时,由于箭矢飞行存在时间差,在这个过程中,追逐的一方不断的靠拢来袭箭雨,而逃跑的一方则是不断的远离来袭箭雨。

  因此逃跑的一方可以获得将近一百步的射程优势,如果在顺风位这个优势将扩大到一百五十步。

  所以如果是骑兵对步兵,只要掌握得当,顺风放箭,骑弓完全可以盖过步弓的射程。

  而遇上骑兵,更是要采用回马箭的战术,诱使对方来追,只要抢占有利风向,那么绝对就是吊打的局面。

  所以对敌之时,首先要做的就是抢占顺风位!

  故此,他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开了一个统一思想的会议。目标非常简单,定下骑兵作战的战术原则。

  首先以弓骑兵为主要作战力量,作用是牵制和不断消耗敌方主站部队。

  重装冲击骑兵为辅助力量,在接战时位于弓骑兵之后,止在敌军阵型混乱,士气低迷时发动突袭,以打垮敌军之士气与斗志为作战目标。

  以上为统一不同兵种之间的分工与配合。当然对这一部分的认识,大家到没有什么话说,自然是听他的安排。

  接下去就是战术单位的构成,弓骑兵与冲击骑兵不再采用以前的混编方式,而是以都(一百骑为一都)为单位统一兵种。

  遇敌时首先抢占顺风位,无顺风位则不战。遇骑兵以诱敌来追为上,只以回马箭战术攻敌。

  若兵力不占上风,敌不追则不战。冲击骑兵无令不得主动寻战,这便是不战的原则。

  说到这里时,其实众人已经有些头晕,毕竟这战术原则是他们完全没听说过的概念,以前学的大多是排兵布阵,还有操演的规矩,宁远给他们编出来的这些新鲜玩意儿,刚开始也只是听听。

  至于战术原则,宁远制定的更加精细,包括设计了专门测风向的旗帜,进攻时的列队规则。

  并将每一都的弓骑分为左右队正,要求进攻时放了箭就左右分列,回旋迂回,始终与被攻击者保持安全距离等等。

  并且写了手册发给所有将官,随时抽查。

  当然这些工作的也只是铺垫,如何训练考校才是关键。



  为此他设计出了一种十分独特的考校方法,在一块开阔平整的的地方,立一个标旗。并按照五十步为半径画一个内圈,再以四百步为半径,用寖泡过红色染料的麻绳拉一个外圈。(正常骑弓的射程是三百步)

  只有队正以上的将官参与考校(因为这些人负责指挥),每人箭矢上都写着名字。然后各自测量风向,掌握冲锋的速度与放箭的时机,最后以箭矢落点与标旗之间的距离定甲乙。

  箭矢落在内圈以外,或是战马碰到外圈的绳索者(看马身上有没有染色)为落榜。

  这个考校的方式真的是犀利,因为标旗内圈和外圈之间的距离超过了弓矢的射程,如果不能掌握好风向与冲击速度,根本没办法将箭射入内圈。

  这一战术特点,其实宁远在绵谷夺马之战中已经反复验证不爽了。他之所以可以在四五百步开外发动攻击,除了臂力的关系之外,也有他自己对冲击的速度和对风向的把握。

  非如此就算把弓拉断,也不一定可以射出五百步,毕竟材料也是有储能极限的。

  所以内因外因都缺一不可,这也是宁远要走出的第一步。建立起一支可以精细化分工合作,又足够灵活自主的军队。

  团队的力量永远大过个人,没有一支一流的部队,他在怎么厉害,也翻不过这个局面来。

  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