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杨皇后和史弥远杀了韩侂胄之后。】
【南宋和金签订了和议。】
【朝堂上杨皇后和史弥远获得了权力。】
【史弥远得势后,为了让自己诛杀韩侂胄出师有名。】
【便重用了朱熹理学一派。】
【并清除韩侂胄一党。】
【凡是先前支持北伐者均受到了贬官,其中包括陆游。】
【时节遇到灾年,朝廷也进行了赈灾和减税。】
【且解除了不少忠义军以及一些地方的大军,让他们回家务农。】
【总结宋宁宗赵扩的一生,算是当了傀儡皇帝。】
【前中期有韩侂胄把控朝权。】
【后期有杨皇后和史弥远架空皇权。】
【在主战派被清理了一遍后,说杨皇后和史弥远架空皇权,一点都不为过。】
【比如说在宁宗病危的时候。】
【杨皇后和史弥远就矫诏立贵诚为皇子,赐名昀。】
【自己扶持一个皇帝,好垂帘听政啊。】
【当宁宗一命呜呼后。】
【这个宋理宗当上了皇帝,而杨皇后如愿垂帘听政。】
后世实时弹幕——
“好家伙又是一个太皇太后垂帘听政。”
“宁宗是被史弥远献丹药毒杀的。”
“悲哀。”
“南宋亡于史弥远,可想而知史弥远的把持朝政的这么多年,都做了什么。”
“宋朝的士大夫大多数都是犬儒,内斗一流。
上不能匡扶社稷,下不能保境安民。
搞掉能臣和逼死大将成了传统。
杀抗金抗元大将,简直杀的一路顺手。”
“南宋就八个字,暗无天日颠倒黑白。”
“主和永远比主战容易,主战要战胜强敌。
主和只要跪下就行,还可以在背后捅主战派的刀子。”
“冷知识:史弥远这个奸臣一开始是韩侂胄跟班。”
“杨皇后也是主和派,纵观南宋的皇后和太皇太后,基本也都是主和派。”
“有权有势的人,大多都担心变,怕失去。
所以只想保住当下,并不考虑长远。
只想自己得到利益,从不想他人以及朝廷。
这点延续到后来明朝的东林党。”
“奸臣当道的南宋,哪有忠臣志士的容身之处。”
“史弥远堪称两宋第一奸人,其他韩侂胄、贾似道、赵汝愚各有功过,而杨皇后功不可没。”
“史弥远谋杀权相韩侂胄,谋杀皇太子。
把两代皇帝玩弄于鼓掌,奸臣也。”
“史弥远是南宋奸臣里最无耻的。”
“有杨皇后和史弥远这样的玩意,宋朝不亡才怪。”
南宋。
在宁宗踏进帝王空间时,意外的发现在他的前面还有两人,很快他就认出了是杨皇后和史弥远。
杨皇后和史弥远望着大宋一朝的帝王虎视眈眈看来。
全身瑟瑟发抖。
尤其是在看到被打的像条死狗的秦桧。
史弥远忍不住一个激灵。
而还不知道杨皇后和史弥远矫诏,擅自立了他人为皇帝继承人的宁宗说道:“皇后,史爱卿你们也进了帝王空间。”
“是怕我会被列祖列宗教训吗?”
“你们两位有心了。”
宋太祖带着大宋一朝的皇帝,手持打帝棍气势汹汹而来。
赵匡胤说道:“你个蠢物!”
“还被蒙在鼓里。”
“天幕已经披露你的杨皇后为了能垂帘听政,和史弥远矫诏立了其他人为皇帝。”
“杨皇后误国!”
“史弥远乃是南宋第一奸臣。”
几乎是话音刚落。
赵匡胤手中打帝棍呼啸着朝着宁宗打去。
史弥远刚抬头看了一眼,就吓得心突突跳,只因其他皇帝都不善的看着他。
史弥远心中生出了一股不详的预感。
不得不说,他的预感很准。
几乎是同时,十几根打帝棍打在史弥远身上。
至于杨皇后也没有落下,只不过毕竟她是女流之辈,只是太祖赵匡胤气其不争,打了十几打帝棍。
【按理说宋理宗赵昀是不可能当上皇帝。】
【因为史弥远的矫诏,让赵昀当上了皇帝。】
【而在赵昀刚登上皇帝的十年,基本是不理会朝政的。】
【因为权相史弥远可谓是权倾朝堂。】
【再加上赵昀贪享女色,推崇理学,也乐意做个甩手的皇帝,这也纵容了史弥远的把握权政。】
【史弥远在当宰相的时期,纸币会子被滥发。】
【用此来掠夺百姓的财富。】
【闹得是民不聊生,南宋国势逐渐开始衰弱。】
【值得一提的是,其实在宁宗时期。】
【蒙古已经崛起,且对金发动了战争。】
【南宋当时并没有想多事,和平就行了,毕竟韩侂胄死后,主战派的大臣可是里外被清洗了一遍。】
【然而,随着元和金的战争局势升级。】
【元军连连大胜。】
【金看起来虚弱不堪。】
【这个时候已经是宋理宗时期,朝堂出现了两种声音。】

【史弥远提出保守,就是按照以前。】
【而宋理宗选择了强硬派的说法,那就是先停止给金的岁币,看元和金的战争结果,再行定夺。】
【而金也是昏了头,竟然南下进犯。】
【结果就是金被元和宋两边打,还促成了元和宋的两边联盟。】
【史弥远见这情况,也变了风向主张战了。】
【最终南宋和元联合攻金。】
【南宋和元大败金,南宋将领更是在破城时,抢了金皇帝的半块尸体,可谓是一雪前耻,】
【宋理宗可谓是意气风发。】
后世实时弹幕——
“不得不说宋理宗是真命好。
因为史弥远和杨皇后当了皇帝,哪怕是史弥远权倾朝野,也因为元崛起而雪耻。”
“有联金灭辽的前车之鉴,还敢联合元?”
“其实就该哪边弱,帮哪边。”
“回复楼上:不可能的,那个时候的南宋主和派当道。
要不是金被元打的太惨了,南宋也不敢发起对金的战争。
更大的可能南宋还是会和或者给岁币。”
“可惜金灭了,南宋也快了。”
“其实金本来就不怎么行,打个南宋就败了多少仗,主要南宋汉奸多。”
“所以时机真的很重要。
像孝宗雄心大志,然而时机不对,照样失败。
而宋理宗纵情声色,还有一个奸相史弥远,照样借着元的力,灭了金。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